8月14日,第四届中国支线航空发展暨首届新疆航空快线促进大会在新疆伊犁州召开,来自民航相关单位的4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支线航空高质量发展大计。
本次大会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商飞、新疆机场集团共同主办,以“新支线、新品牌、新跨越”为主题,邀请南航、中国商飞等单位作主旨演讲;发布《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客运自律公约》《国内通程航班2025年运行情况报告》《中国支线城市航空通达性报告(2025)》《民航中转旅客服务平台运行报告》;就国内通程航班逾重托运行李“一次支付、实时清分、全程保障”新模式举行上线仪式;设置“深化‘干支通、全网联’模式创新,促进支线航空全链条融合发展”和“持续探索创新,推动新疆航空快线高质量发展”两个主题论坛,以及合作签约仪式、嘉宾圆桌讨论等环节。
各方协力推动支线航空发展
在我国,支线航空是短距离、中小城市之间的非主干航线,使用的飞机一般是座位数在110座以下的小型客机,飞行距离在600公里至1200公里,支线机场指旅客年吞吐量200万人次及以下的民用运输机场。
与干线航空相比,我国支线航空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支线飞机与支线航空运输比重都明显偏低,航线网络呈现“干线密集、支线稀疏”特征。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共有运输机场263个,其中支线机场186个,占机场总数的70.7%。然而,支线机场客运起降约96.6万架次,占总起降架次的9.5%,且日均1班次及以下的航线占比高达90.6%,日均2班次及以上的航线仅占2.5%。同时,资源过度集中于东部枢纽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集中了大量航空运力,而中西部地区航空服务供给不足。支线航空发展面临着空域等关键资源相对紧缺、支线机场保障能力相对较弱、市场主体间信息互联互通不足等问题。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王昌顺指出,支线航空是现代航空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课题。近几年,“市场下沉”趋势愈发明显,叠加“县域文旅热”兴起,支线航空增速明显加快,成为重要的市场增长点。我国支线航空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各方应协同提升出行便捷化、打造“边疆快线”品牌、完善航线网络通达性、遏止“内卷式”竞争,推动支线航空从“补充角色”向“增长引擎”转变。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一级巡视员任虹表示,发展支线航空对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共同富裕、促进航空工业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应从五方面推动支线航空发展:系统研究发展生态,涵盖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等全领域,借鉴国外经验,探索不同阶段发展规律;研究立法可行性,推动支线航空步入更加规范化的轨道;构建分层分级、便捷中转的航空网,强化干支联动;建立支线飞机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提升可靠性与经济性;鼓励发展航空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加快构建“一核多辅”民航网络体系
近年来,新疆民航运输市场呈现“高位快增”态势。今年前7个月,全疆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3061.8万人次、货邮量21万吨、航班量36.7万架次,增幅居全国省级行政区首位,国际货邮量已超2024年全年。
新疆是中国支线航空发展的高地,新疆现有民用机场数量达28个,为全国最多。当前新疆正积极构建以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喀什、库尔勒、伊宁等为辅助的“一核多辅”民航网络体系,“疆内成网、西出东联”航线网络加速形成。
民航新疆管理局党委书记彭诚表示,新疆地理面积辽阔、气候适宜飞行、机场网络密集、旅游市场旺盛,是全国最适宜发展民航的地区之一。今年上半年全疆支线航空表现亮眼,27个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141.9万人次,同比增长25.4%,占全疆总量比例从2023年的38.2%提升至46.5%。目前,新疆20个支线机场开通了193条直飞疆外航线,通达国内40个城市,区域辐射能力持续增强。C909支线飞机在疆运营两年间执飞近200条航线,投入27架,覆盖疆内全部民用机场,机队日利用率提升到9小时,成为推动新疆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南北疆畅起来”正加快实现。“十五五”末,新疆运输机场将达37个,航空服务覆盖93%的县级行政单元,通用机场达20个,全疆机场总数达到57个,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发展、满足民生需求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